2012年浙江省科技厅正式批准成立和建设“浙江省电池新材料与应用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英文名称:Key Laboratory of Advanced Materials and Applications for Batteries of Zhejiang Province),由浙江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牵头建设。 该省重点实验室以电池新材料与应用技术为研究方向,围绕材料的制备、结构和性能的调控,以及产业化生产技术与应用技术展开研究工作,争取在电池材料及技术的基础理论、制备和工程应用技术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开发一系列储能的新材料和电池产品,取得技术创新,促进能源的高效利用和环境改善。 该实验室设如下四个主要研究方向:(1)储氢材料与镍氢电池。本方向主要将重点考察新材料在能量储存和转换过程中的电子、离子和质子输运机制以及与此相关的化学物理反应机制和组织结构变化规律,系统研究能源新材料的成分和晶体结构优化设计以及纳米层次微观组织控制、功能复合与性能协调优化,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材料及其合成与制备技术,为设计与制备高性能镍氢电池提供研究基础。(2)锂离子电池与电极材料。本方向主要将重点考察高性能镍氢电池与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的微观组织控制、功能复合与性能协调优化;开发针对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的大容量和高倍率型锂离子动力电池的设计与制备技术。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性能电池电极材料的合成与制备技术,实现储能材料与电池材料在新能源汽车系统中的示范应用和技术辐射,并为新能源汽车的开发提供2-3个关键材料和研究平台。(3)热电转换材料与温差电池。本方向主要将重点发展用于低温热源温差发电的热电材料,以及利用这些材料制备的能量转换器件与装置,开发新型电热输运的协同调控技术,开展新型绿色金属硅化物基高效热电材料及其规模化制备技术,设计高效的热电器件与一体化集成组装技术,并为能源新材料与电池新技术提供关键材料和研究平台。(4)光电化学电池材料与器件。本方向主要研究TiO2薄膜光电极材料及新型宽禁带半导体光电极(如ZnO)材料制备技术;建立浮法在线低成本镀膜的关键技术;薄膜光电极与染料分子的能带匹配以及与太阳光谱的配合设计;光生载流子的分离和传输机制;以及光生载流子在有机/无机材料界面上的复合、散射等问题的研究。 重点实验室将坚持“联合、开放、共享”方针,构建研发创新、人才培养、成果转化、理化检测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其在浙江省电池新材料与应用及相关领域的技术研发、创新和服务等方面的中心和平台作用,积极引领浙江省新能源的高效利用和电池新材料产业的稳健发展。 实验室地点位于浙江大学玉泉校区,实用面积1800平方米,现有设备资产总额2966万元。实验室现有中科院院士1人、教授14人、副教授及其他副高职人员11人。其中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2人,教育部跨/新世纪人才3人,省15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3人,第二层次4人,国家“****”入选者1人,青年“****”入选者1人,“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