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脑损伤的药物治疗新靶点及意义2015

...
奖项等级:
一等奖
奖项类别:
自然科学奖
主要完成单位:
浙江大学
主要完成人:
陈忠 胡薇薇 张翔南 戴海斌 张世红

缺血性脑损伤是一种高发病率、 高致残性、 高致死性的疾病,目前除缺血后短时间内进行溶栓外尚无其它很好的治疗手段。课题组针对缺血性脑损伤的早期药物治疗新靶点和新策略展开系列的研究: 1.发现组胺的多靶点、 多环节抗缺血性脑损伤的作用: 在缺血早期组胺通过H1、 H2受体减轻神经元兴奋性损伤, 在后期通过H2受体抑制胶质疤痕形成发挥长期保护作用; 并发现组胺H3受体发挥生物学作用的新模式, 其拮抗剂可以通过非组胺依赖的途径诱导细胞自噬、 减少神经元凋亡。2.以炎症为靶点的早期治疗慢性缺血性脑损伤的新途径: 发现脑内可能存在"肌肽-组氨酸-组胺"的代谢通路, 肌肽可以通过调节胶质细胞参与的炎症反应, 减轻脑缺血后的神经损伤、 认知功能障碍。3.以自噬为靶点的缺血性脑损伤治疗新途径: 发现自噬在永久性的脑缺血与缺血/复灌中发挥不同作用, 缺血后的血流复灌通过促进损伤线粒体的自噬清除, 减少细胞凋亡。4.发现给予二氧化碳吸入进行酸后处理具有安全便捷、 临床可操作性强、 治疗时间窗广等优势, 为脑缺血的早期治疗提供了新的有直接临床应用价值的治疗策略。总之,本课题从缺血性脑损伤的治疗出发, 寻找到非常具有临床前景的新靶点和新策略, 对缺血性脑损伤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课题组已发表SCI收录相关论文46篇, 获得发明专利2项, 另有1项正在受理中。培养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名,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名, 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1名。


 
 
 
 
 

按条件搜索

主办单位:浙江省科学技术厅 承办单位:浙江省科技信息研究院 浙江天正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0571-85214237 网站地图

浙ICP备10026396号-5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8189号  网站标识码:3300000099 标识编码:CA120000000406845950008

建议使用IE10+、Chrome、360极速等浏览器,1024*768以上分辨率浏览本站